教材說迷解思
Q:【沒有電視的日子】阿嬤們也懂斗內!?七十年前全臺追星歌仔戲的瘋狂事蹟
A:
【早就存在的斗內,資深少女全臺追星的日子】
瘋狂粉絲、迷妹、追星、斗內(Donate)...,一系列現代用語,產自與「偶像」相關的種種社會文化現象,不知道有多少千禧年世代的少男少女投身於此,為了偶像的一顰一笑不惜吃土也要散盡家財地支持。
但這並不是先例,早在1950年代的臺灣,就存在著「娛樂產業圈」,我們的阿婆、阿嬤們可說是臺灣元祖級的迷妹,對她們來說,參加廟會看歌仔戲是生活中少數期待的事。
當時資深迷妹可是不遜於現代的瘋狂,他們不惜全臺跑透透就為了追星,甚至如同現代的「斗內」文化也在當時盛行著——資深迷妹們的「捐衣贈金」(真的金塊、金牌!)——其中有的只是單純欣賞某小生,想在實質層面贊助演員的生活,但有些迷妹則是「別有居心」,砸上大把的銀兩,想盡辦法只為成為偶像小生的「朋友」。
歌仔戲迷妹用語小辭典
乾媽:由於歌仔戲世界中,粉絲與偶像皆為女性,因此迷妹通常自稱為心儀小生的「乾媽」,給予斗內。
戲箱:本指裝戲服、頭飾的箱子,後來用以形容經常做服飾給演員的戲迷,更甚者或給賞金、鑽石、金子等的,
而戲箱又分「大咖仔」、「細咖仔」,如果只是送糖仔、水果等,則被戲稱「番仔火箱仔」(火柴盒)。
貼賞金:歌仔戲演出途中,每當有人打賞時,劇團就會暫停演出,甚至放鞭炮,然後由工作人員或未出場的演員將
下擺貼上現金的紅紙拿出,以麥克風宣布:感謝某人賞金多少,此舉稱為貼賞金。
|